东西问·汉学家|埃及青年汉学家谢赫:如何在阿拉伯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?
-
中新社北京3月27日电 题:如何在阿拉伯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?
——专访埃及青年汉学家谢赫
作者 凌云 史元丰
“中国是一个开放、包容的现代化国家,不仅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,发展速度更让我感到敬佩。中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。”埃及青年汉学家谢赫这样表示。
他将反映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的中文图书《我们误判了中国》翻译成阿拉伯语,并将真实的中国呈现在埃及和阿拉伯国家的读者面前。近日,中新社“东西问”专访谢赫,探寻如何在阿拉伯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。
梁晓声的埃及“粉丝”
“我从小生活在城市,更了解城市底层百姓生活。我有一个心愿:写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、有年代感的作品……我想将从前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,让他们知道从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,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所帮助。”这是中国作家梁晓声谈及创作《人世间》时的感受。
梁晓声的读者中,就包括谢赫这位来自埃及的朋友。《人世间》也是谢赫最喜欢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之一。
透过现当代文学作品,能否了解真实的中国?谢赫给出的答案是:“作为来自阿拉伯世界的读者,阅读让我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全景风貌。”
谢赫认为,梁晓声的作品立足于不同角度,真实地反映了城市、乡镇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及其心理状态。《人世间》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国市场经济腾飞之下,普通人在道德和理想间的挣扎。
小说50年的时间跨度涵盖了许多重大事件,如恢复高考、改革开放、“下海热”、国企改革、下岗再就业、出国热、旧房拆迁等,从不同视角反映社会变迁和民众心理。谢赫介绍,有读者形象地称其为“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”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